培育民族团结“种子” 共享甜美“幸福果”-澳门官方直营威尼斯
培育民族团结“种子” 共享甜美“幸福果”
——扎囊县扎其乡德吉新村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
德吉新村是远近闻名的“团结村”,这里生活着藏族、汉族、土族等民族790余名群众,现有民族通婚家庭10户,自搬迁入住以来,村里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绘就了一幅守望相助的美丽画卷,奏响了一曲同心筑梦的时代赞歌。
走进扎囊县德吉新村,一排排整齐美观的藏式楼房错落有致,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,党群服务中心、幼儿园、卫生室、积分兑换超市一应俱全,整个村子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,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近年来,德吉新村以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,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为总抓手,采取宣传引导、载体建设和经济发展三大措施,总结出了“135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法,实现通婚家庭典范化、邻里互助日常化、幸福生活普遍化、关怀认可激励化、民族群众多样化的五大工作成效。先后荣获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、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、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(居)等称号。
促交往,各族群众亲如一家
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……村委会广场上,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格外醒目。“一闲下来,大家都会来这里跳跳舞、唠唠嗑,不仅增进了感情,还能学习普通话。”正在锻炼身体的村民卓玛高兴地说。
“我们经常在这边搞活动,学习不同民族舞蹈,现在我也可以跳一些简单的藏族舞蹈。同时,我们也非常尊重各民族习俗,相处得很好。”一旁照看孩子的李女士向记者说道。
近年来,德吉新村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基础上,广泛搭建平台,积极探索创建工作新途径,定期邀请民族通婚家庭代表向全村各族群众讲述民族团结故事,让各族群众深深感受到民族团结就在身边。
同时,充分利用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、“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”等节点,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,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活动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,形成团结和睦、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。
除此之外,还组织各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团结相关政策知识,并通过理论知识测试验收学习情况,累计积分,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,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度和激情。
促交流,邻里互助日常化
“有需要随时找我!”“我需要随时找你!”……在德吉新村,各民族之间真诚相待、真心认同、真情关怀、真正互助,亲如一家。如今,全村形成人人在讲民族团结情、人人在说民族团结话、人人在办民族团结事、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局面。
来自河南的刘俊自进藏以来,就在德吉新村经营一家超市,他和当地群众互帮互助、和睦相处,已经融入了当地村民中。
刘俊说,“这些年来,我们都相处得很好,不管生活还是工作,我们都互相帮忙。”
“村里不管大事小事,刘俊都非常积极,哪里需要什么东西,他也第一时间会送过来,大家都说他人好。”谈起刘俊,德吉新村党总支部书记次仁多吉竖起大拇指。
近年来,德吉新村积极组建“邻里互助”志愿者队伍,以行动不便、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,把照料孤寡老人生活起居、关心留守儿童学习成长、帮助劳力不足家庭春播秋收等工作纳入志愿互助活动范围,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、和衷共济、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。累计开展互帮互助300余次,配合村“两委”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00余次。
促交融,通婚家庭典范化
美朵曲珍是扎囊县扎其乡人,许草云是四川人。两人结婚20多年,生育三个孩子,夫妻恩爱、相濡以沫,用心经营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家庭。
“平时,我外出务工、老婆在家带孩子,一年下来,收入也不错,现在生活各方面过得很好。”许草云高兴地说。
说起自己的老公许草云,美朵曲珍眼含爱意地说:“我们是在泽当打工时认识的。老公对我很好,我们的生活很幸福。”
在德吉新村,像美朵曲珍和许草云一样的民族通婚家庭还有很多。他们相敬如宾、相濡以沫、同甘共苦,相依相守,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生动赞歌。
- 一周新闻排行
- 精彩视频